自从采用新的炼焦配煤方案后,我们的炼焦成本每吨降低100多元。

但这似乎并不是最糟糕的,据时代周报了解,目前贵州、辽宁、安徽、内蒙古等省份中小煤矿停业停产的状况很多,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虽然相对来说这样的较少,但也有不少企业都处于倒闭或者退出市场状态。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些中小煤矿和企业今年生存得非常困难,基本都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的状态。

AG50首获2架私人订单

目前中国进口的大多数是印尼的褐煤,这是一种低热值的煤,相对便宜,对电厂成本的降低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这也是其受电厂欢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表示,电力改革已经改了十多年了,但是根本性的障碍还没有破除掉,煤电互保有可能把整个改革的成果消灭掉,可能会回到最初的状态。山西的电煤根据质量不同、运输条件的不同,价格会有所不同。而从目前的现状看,国内大部分从事进口煤贸易的企业都不能达到这个门槛意见要求今年6月至12月期间,逐步引导关闭现有5个煤矿。

为此,绵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退出煤炭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指示相关部门对绵阳市退出煤炭产业进行可行性调研。其中,退出标准中除了注销煤矿企业相关证件和拆除生产设备外,还包括填实矿井和妥善安置退出煤矿从业人员等后续工作。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现在山东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在精简人员了。

煤炭市场的供需关系从去年6月开始再一次发生了逆转,供大于求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座谈会现场就有两家煤炭企业表示从去年六七月就暂停了煤炭业务,到现在都没有开始做。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接到这个任务后,太原海关就找了五六家煤炭进口企业过去开座谈会,想让企业谈谈自己的看法。李朝林认为限制进口煤是国家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想建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但这怎么可能?他说,如果这样,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完全可以重回计划经济时代,还可以避免浪费。

2012年,火电发电指标同比增长0.1%,如果算上电厂的能耗提高,煤耗其实是下降的。煤炭进口量的持续增加,让作为煤炭生产大省的山西省也沉不住气了。

AG50首获2架私人订单

限制进口不如改进技术另外,在讨论煤炭业萧条的原因时,进口煤数量一直在增长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6月17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726万吨,比上星期多了76万吨。部分煤企多元化突围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煤炭市场,相关产业亦如此。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些煤企想跨行业发展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煤炭市场从2011年11月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到现在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他们在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相对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任宁浩建议,中小煤炭企业如果实力比较强的,可以进一步发展,把重心放在煤炭行业,顺带向上游和下游拓展,争取把产业链完善。拿银行贷款来说,地方政府可以在中间协调。这些政策很普遍,在中部地区现在是十分常见的。

对于煤炭中间商来说,如果实力比较强,那么在短期之内,就多关注煤炭价格,如果煤炭价格继续走低,就适当增加一些库存,毕竟夏季用电高峰很快就会来了,很多省份会出现缺电的现象,这样火电就还能有一些盈利的能力。根据有关资料,去年有过煤炭进口记录的企业有800多家,今年1-4月,这一数量下降到了560多家。

AG50首获2架私人订单

据公开信息,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建议政府敦促省内电厂优先使用省内煤企生产的电煤,消除外省煤炭的冲击,稳定省内电煤价格等。虽然各地政策大体相同,但此前河南出台的煤电互保政策还是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褚向东说,今年是他从事煤炭生意20年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一名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称。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宁浩用萎靡和萧条两个词来形容了今年的煤炭市场,他对时代周报记者感慨,煤炭行业十年黄金周期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来,没有任何一年像今年这么严重。进口企业对于《商品煤管理办法》中要求进口煤发热量不得低于4500大卡、硫不得高于1%、灰分小于25%等三项指标的质量要求并不支持。在任宁浩看来,限制进口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内煤炭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但要解决当前行业面临的问题,国家要在环保领域做足文章,采取倒逼机制,让煤炭企业把环境污染问题彻底解决好,而不是单一的限制进口煤。煤炭供过于求的时候这么做,供不应求的时候,煤炭大省也禁止煤炭出省行不行?牛克洪表示,市场应该是开放的,这样的做法偏离市场要求,很有可能会造成恶劣影响一个省份这么搞,其他省份有没有可能会效仿?如果这样,那就可能会造成很多省份画地为牢的小市场,让市场供需更加不平衡。

这一天,山西省五寨县国新能源煤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褚向东又打了几十个电话,想看看自己的客户中谁家还能再装一船煤,最终的结果让他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没人愿意装,开始时会失望,但久了也就习惯了。比如通过银行渠道或者减免税等,在资金方面给企业提供一些实惠的帮助。

任宁浩说,小型的煤炭中间商不要增加库存,以消化库存为主,签订合同也尽量要以短期合同为主。李廷主张,煤炭进口可能会效仿铁矿石进口的管理政策,因为在《商品煤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里面有提到,要对进口煤炭的贸易公司设立相应的门槛。

煤炭价格从去年就有滑铁卢的走势,目前整体下行周期还在运行当中,这是一个大趋势,短期内没有办法扭转。山西一家煤矿的孙经理给时代周报算了一笔账,一吨煤包括应该缴纳政府的各种税费、工人工资以及设备检修等在内的完全成本为280元左右,但现在好的时候一吨煤差不多能卖到240元,这样下来,卖出去一吨煤企业要亏40元左右,这意味着,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大多数煤矿都处于停产或者减产的状态了,现在各家基本都是在消化库存。

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煤炭行业如此萧条,将其视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方政府自然着急,纷纷八仙过海,推出救市政策。去年全年的运煤量为700万吨,而今年截至目前运煤的量不足去年1/3。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不可能改变。煤电互保政策与整个煤炭市场以及电力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是相违背的。

山东省的煤炭企业受到严重的冲击,利润大幅下降,都在通过实现目标责任制,来降低成本和消耗,提高效益,压力都很大。他透露现状是煤炭企业大概有50%处于亏损和盈利的边缘,有20%的煤炭企业,尤其是中小煤矿面临破产重组的状况。

电煤卖不掉,大家都亏钱。从成交量来看,国内煤炭屡创新低,这非常不容乐观。

褚向东说自己去年赔了4000多万,但这似乎并不是最糟糕的,褚向东周围一同奋战过的同行们,有90%以上公司都处于停业或者半停业的状态,维持的也都很艰难。任宁浩在调研了中部地区,以及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市的煤炭企业后,评估了上半年的煤炭市场。

我的煤成本大约在每吨590元,而现在对外出售的实际价格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就这样,还是没什么人要。而税收方面,政府可以有一定的补贴或者补助,还可以在税收机制的转换方面给企业一些指导意见,总之少收税、减免税是最终目的。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牛克洪也不看好煤电互保,他认为这个政策愿望很良好,是为了使市场实现平稳发展,但是这个政策有违市场规律。今年一月份,某地方政府组建了一个煤炭物流港开业,开业之初就进驻了200多家煤炭企业,现在半年过去了,只剩下了十几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在坚持了几个月之后,五月底六月初的时候就撤了。

但这似乎并不是最糟糕的,据时代周报了解,目前贵州、辽宁、安徽、内蒙古等省份中小煤矿停业停产的状况很多,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虽然相对来说这样的较少,但也有不少企业都处于倒闭或者退出市场状态。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些中小煤矿和企业今年生存得非常困难,基本都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的状态。

目前中国进口的大多数是印尼的褐煤,这是一种低热值的煤,相对便宜,对电厂成本的降低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这也是其受电厂欢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表示,电力改革已经改了十多年了,但是根本性的障碍还没有破除掉,煤电互保有可能把整个改革的成果消灭掉,可能会回到最初的状态。

山西的电煤根据质量不同、运输条件的不同,价格会有所不同。而从目前的现状看,国内大部分从事进口煤贸易的企业都不能达到这个门槛